跑步也將導致足底筋膜炎
一般人對於足底筋膜炎的認識,多半認為是老年人才會有的退化性疾病,然而隨著近年跑步運動的盛行,不少跑步愛好者也提早出現有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這類年輕患者多半有長期運動的習慣,並且是經常跑跳、負重的運動,例如:跑步、爬山或跳舞等。
資深骨科主任沈慶源醫師表示,「保持運動習慣對身體有好處,但是,也不該輕忽運動過程中不起眼的疼痛。慢性的運動傷害累積,久了也可能成為難以根治的宿疾。」
為什麼運動會導致有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橫跨足弓的結締組織,連結腳趾與腳跟,具有如同球鞋氣墊的功能,緩衝身體的重量與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除了退化以外,前述負重、反覆衝擊性的運動,也會使足底筋膜損傷發炎。
▼足底筋膜炎常見痛點示意

足底筋膜因為運動產生的微型創傷,一般會隨著人體自癒機制而自然癒合並恢復,初期未必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但是當身體自癒的速度與程度不及恢復損傷時,運動傷害會持續累積增加,症狀也會逐步加劇,從輕微、短暫的刺痛感,日漸加重疼痛的程度及時間,並影響日常活動。
足底筋膜炎無法根治,宜及早治療
若未做及時護理與治療運動傷害,將導致組織更難自我恢復,以骨科門診疾病來說,足底筋膜炎也算是一種常見且對治療頑固的疾病,目前的治療方法大都只能減緩疼痛。因此,沈慶源醫師建議民眾宜及早治療,避免既有的損傷還來不及修護,又累積了新的運動傷害,持續加重惡化。
及早治療的好處除了前述減緩惡化以外,早期治療也可以先行選擇較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案。目前在注射治療足底筋膜炎方面,較常見的用是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或PRP注射。
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足底筋膜炎雖然可以快速的解一時的疼痛,但也可能使軟組織萎縮、組織變脆弱,更容易導致足底筋膜損傷。為了排除局部類固醇注射所引起的缺點,可以考慮另外的一種治療方式—PRP注射治療。
PRP注射治療是一種再生治療 ,注射經由抽取自體血液並離心萃取的自體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在嚴謹的感染控制程序下將它注射到受傷發炎的肌膜附近的一種治療方式。
一般民眾習慣隱忍微小的疼痛,但部分徵兆往往是疾病的信號,若能提前介入治療,治療效果也將更好。健康的運動還需要做好有完善的運動後保養。
▼資深骨科主任沈慶源醫師說明足底筋膜炎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