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臉型方正、好想要俐落的下顎線、臉好像歪歪的,拍照只敢從特定角度…種種困擾讓你對自己缺乏信心嗎?
打過微整卻效果有限,真正的問題可能來自於「骨架」!選擇正顎削骨手術,將是翻轉臉型與自信的關鍵!
本篇邀請整形外科醫師-陳建忠醫師說明兩種改變臉型結構手術,了解適合對象、術後恢復期與效果間的差異,選對手術方案,變好看卻少走彎路!
我適合削骨還是正顎?關鍵差異全解析
陳建忠醫師表示,許多人因為脂肪堆積,讓臉部輪廓顯得膨脹;有些人則是咀嚼肌過度發達,屬於肌肉型國字臉;還有人是天生骨架較寬,顴骨或下顎角突出,造成視覺放大。不同原因必須對應不同手術方式,其中,削骨正顎就是針對「結構型臉部問題」最直效的手術!
- 哪些人適合削骨?
若是因為顴骨太高或太寬,使得側臉線條不夠柔和,或是下顎角太突出,臉型呈方形、國字臉,削骨手術就會是很好的選擇。它適用於臉型稍不對稱,但咬合功能正常、不需動到顎骨位置的人,讓整體輪廓變順變小。削骨主要是針對顴骨、下顎角與下巴進行修整,不會改動骨架排列結構,恢復期也短。
- 哪些需要正顎?
而若困擾的不只是外觀,還包含結構性問題,例如下巴太短或明顯後縮,導致側臉比例失衡;或有戽斗、暴牙等咬合異常的情況;甚至出現臉型歪斜、大小臉、睡眠打呼、呼吸不順等現象,那麼就得進一步考慮正顎手術了。
正顎屬於重建性調整,透過骨頭切割與重新排列,從根本改善顎骨位置與整體臉型,也是目前處理骨性問題與顏面歪斜效果最完整且穩定的方式。
簡單來說,削骨是修飾輪廓,正顎是調整結構。至於選擇哪一種手術,關鍵在於正確評估問題的根源,而這一步,交給專精正顎的整外醫師判斷最放心!
3D模擬技術,術前更安心、更精準
面對結構性手術,令人擔憂的往往是「不知道結果會變怎樣?」。
現在透過3D電腦模擬技術,讓術前就能預期未來可見的臉型。
陳建忠醫師說明,傳統X光與斷層掃描只能提供平面影像,對於立體結構的臉部來說,準確度有限。而3D模擬能重建出個別化骨骼模型,模擬術後樣貌,不只幫助醫師規劃動刀位置與角度,更讓患者能提前了解改變幅度與效果。
3D模擬的三大好處:
✅提高手術精準度,減少傷口與出血
✅大幅降低術後併發症與修正機率
✅術前視覺化溝通,幫助建立合理期待
對於需要大範圍調整顏面的手術來說,不只是技術輔助,更能讓患者多一份安心保障。
正顎手術不只美觀,更是健康升級?
小知識時間!除了咬合與臉型,正顎手術還能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許多下顎後縮、下巴太短的患者,睡眠時容易呼吸不順,甚至出現打呼或夜間醒來的情況。這其實就是因為呼吸道被狹窄的顎骨結構壓迫,讓空氣流通困難。
正顎手術能藉由將顎骨前移並調整位置,間接擴大呼吸道空間,改善呼吸效率。臨床觀察顯示,這類手術對呼吸中止症的改善效果不僅明顯,而且穩定持久、復發率低。
術後會不會「臉垮」或「鬆弛」?
在削骨手術中,醫師會移除或重新定位部分骨骼,以達到臉型修飾的效果。然而,這樣的改變可能導致原本支撐皮膚的骨架體積減少,進而影響皮膚的緊實度。特別是對於皮膚彈性較差或年紀較大的患者,術後可能會出現皮膚鬆弛。
然而,年輕患者的皮膚通常具有較好的彈性,能夠更快速適應骨骼的變化,減少鬆弛。此外,經驗豐富的醫師會在手術設計時事先考量這些因素,並可能建議搭配補脂、拉提或其他緊緻療程,以預防或改善術後皮膚鬆弛問題。
依黃金比例定制臉型 專業評估具關鍵價值!
許多人誤以為削骨越多,臉就會越小越精緻,但事實並非如此!
整形外科陳建忠醫師指出:「削骨是藉由修飾骨頭來達到改變臉型的效果,但因骨頭內還有很多神經與血管。」過度削除不僅可能傷及重要結構,還可能導致臉部不適、麻木,甚至影響表情自然呈現。
達到真正黃金比例的臉型往往需要多種技術精心組合,因此醫師會建議評估整體骨架與臉部狀況後,選擇安全又自然的改善幅度,並搭配脂肪雕塑或填補等療程,實現如理想中的自然容貌。
術後照護與恢復期重點
- 傷口位置會不會很明顯
無論是削骨或正顎手術切口多數隱藏在口腔內部,從外觀幾乎看不出來,也不會留下疤痕。
- 恢復期多長?能吃東西嗎?
削骨恢復期較短,術後可正常進食,但前一周仍建議以軟質飲食為主。
正顎手術因結構移動大,前兩週以吞食搭配流質為優先。
為可預期的自然臉型 開啟蛻變之旅
正顎與削骨的真正目的,是讓五官與臉部輪廓比例達到更自然的平衡。
無論是因咬合問題、臉型不對稱,或是單純想提升自信,骨架調整都是一場深層且徹底的重塑。在3D模擬的輔助下,結合群英團隊的縝密規劃與細緻照護,這段改變的旅程將逐步邁向心目中屬於自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