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幸師承羅慧夫醫師(Dr.Noordhoff),他是一位虔誠基督傳教士,不僅是授業的良師,同時也是我的心靈導師,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只是學術、醫學倫理,更讓我深深體會什麼叫「捨得」和「傳承」。他從不藏私,不怕學生比自己強,從不為私利著想,私掏腰包成立慈善基金會,一生所得多數奉獻給他信的主,最後自己住進養老院終其一生。

2003年意外的離開長庚自行開業,美容手術曾被戲謔為八大行業外的第九大行業。在百家爭鳴的一片紅海中,不可否認的良莠不齊充斥其中,群英固不以「不以賺錢為目的」而自命清高,但也絕對不會不顧及醫學倫理,史懷哲的名言「每個人都有他的蘭巴倫(Lambarene),也就是他在非洲行善的地方。意思是只要心存善念,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值得奉獻的目標。而我自許為醫美整形的修道士。 2009年群英醫學公司成立至今已超過16年。創業初始,從單純的醫生走入經營管理備極艱辛,莎翁說: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換句話說累積一連串的選擇與偶然造就了我的人生,也成就了群英。
群英不僅是一群開業醫師,但願它成為是一個永續、傳承的幸福企業。
然而隻手難以撐天,所謂千里馬可以找得到,伯樂却很難尋!想承繼恩師的精神仍需所有群英成員一起努力。夢想中希望群英是整形美容界的精品,更期望它能成為整形醫美的梵蒂岡。
市場一定會飽和,但是可以重分配,就看企業本身的造化,企業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像毛毛蟲蛻變成蝴蝶,蛇要成長就要脫皮,整形醫美雖是一片紅海,但唯有展現實力,擴充橫向通道,創造新契機,才有機會永續。哈姆雷特裡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說明了生存與滅亡之間需作正確的選擇。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就是生存的真理。群英列車儼然是我此生的末班車,我寄望有一天我雖下了車,仍然感覺自己還在車上。更進一步說:理想中的的群英是一家「快樂幸福」「無限」公司!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這就是「群英魂」,時代在改變,群英魂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