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期間大家都提早開始安排出國旅遊的計畫,但是卻在出發前夕發現痔瘡發作,這樣到底還要不要如期出去玩呢?如此天人交戰的難題,就交給大腸直腸外科蔡宗芸醫師來為大家解答!
在門診時常會遇到痔瘡發作的患者,詢問能不能出國,或是在旅遊途中突然痔瘡發作求救無門,回國後趕緊來看診的案例,假設你有痔瘡困擾,正在規劃外出旅遊的話,在訂下機票的那一刻,應該先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呢?
01 出國前先評估痔瘡出血量
如果痔瘡處於正在出血的狀況,還可以出國嗎?
蔡宗芸醫師認為應該先到門診和醫師討論出血量多寡再決定。若出血量只是衛生紙擦拭時有微量出血,疼痛度也不明顯,是可以帶著藥膏或塞劑出國的,假如痔瘡比較腫脹,醫師也可以開立一些靜脈消腫藥物,依然能如期出國遊玩,但是如果流血量已經多到每次上廁所馬桶都是血,或是會感到頭暈的程度,建議先評估一下出國的必要性,以痔瘡治療為優先較佳。
02 備妥相關藥品也能安心出國
有些人會擔心萬一在出國期間,痔瘡才突然發作,那該怎麼辦呢?
蔡醫師表示,除了事先預備痔瘡適用的藥膏或塞劑等藥品之外,也可以攜帶一些軟便藥,因為在旅途中行程可能會很趕、坐很久的車,或是不容易隨時找得到廁所而必須忍耐便意,這時糞便會變得越來越硬,當比較硬的糞便經過痔瘡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出血,所以旅遊時還是要記得維持足夠的水分攝取,方便找廁所時若有便意,千萬不要忍,才能和痔瘡和平相處。
另外,若需要搭好幾個小時的長途的飛機,因為姿勢長時間不動導致靜脈回流不佳,痔瘡會更容易發作,這時可以搭機前塞一顆塞劑,在飛機上的過程比較不會發作,也建議大家每過一段時間要起來活動一下,讓血液循環更好喔!
03 回國後再安排手術治療更安心
當痔瘡發作頻率不高或經醫師診斷尚未到達很嚴重的程度時,蔡宗芸醫師建議可以等出國回來之後再進行治療:「出國前施作手術的話,意味著要過完修復期後才能放心出發,如果手術完馬上出國,在玩的時候可能會因擔心而無法盡興,因此如果真的要在出國前安排手術,最好要預留兩個禮拜的修復期,這樣才能安心出國旅遊或是出差。」
04 做好術後照顧照樣能正常運動
在術後兩週的修復期間,請務必依照醫師指示使用藥物,不僅能讓傷口修復得較快,並且縮短疼痛的時間,建議一天至少擦兩次,若有排便清潔坐浴後可補藥膏,不需要勉強將藥膏深入傷口,同時加強坐浴,能幫助舒緩疼痛並加速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的修復。
修復期間避免做跳躍、搬重物、蹲下、跑步等下半身會震動或出力的動作,一般走路或輕微快走可以,肚臍以上的運動可以做,重訓以不動用到肚子以下的肌肉為主,上半身的訓練也要減輕重量,避免傷口因核心肌肉用力,造成下半身的壓力,造成傷口腫脹出血。例如硬舉跟深蹲等用到下肢力量的至少要暫停兩週以上,依照回診評估傷口腫脹程度來決定何時恢復運動。讓傷口先好好修復才是明智之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