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顎案例資訊
「每到一個新環境都一定有人問:妳為什麼有厚道?。也有人一直取笑我、一直學我的大舌頭 ……」
- 症狀:戽斗,暴牙,咬合不正,凸嘴
- 案例於術前因為口齒不清、大舌頭,以及外貌凸出的特徵飽受困擾,經由正顎手術與其後1年半的牙齒矯正治療,使臉型回歸標準。
- 治療方案:正顎手術,牙齒矯正
- 案例授權編號:CH16010A
- 案例係依照個人狀況量身規劃,依狀況不同而有差異,請與正顎手術醫師充分溝通
「每到一個新環境都一定有人問:妳為什麼有厚道?。也有人一直取笑我、一直學我的大舌頭 ……」
「小時候的臉型正常,姐姐總是說:我小時候胖嘟嘟的很可愛,但長大後怎麼又瘦又歪?」
「再一年我就滿30歲,可算半個輕熟男,這些年來也存了些錢,打算來做個改變。幫我做牙齒矯正的醫師告訴我,我的臉形問題只有正顎手術才有辦法處理…」
由於正顎手術和牙齒矯正都是在處理下臉部的問題,所以民眾在找尋治療方案時,往往會在正顎與牙齒矯正間猶豫不定。然而,牙齒矯正和正顎手術可以處理的問題未必相同,應該依照個人的狀況以及所希望達成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戽斗臉型,從側面看彎如弦月,所以,也有著詩意的稱呼「月亮臉型」。由於上、下顎骨生長異常導致的大小或位置偏差所致,往往伴隨著咬合不正的問題。
正顎手術處理的是齒顎骨骼暴出類型的暴牙。由於涉及到骨骼的問題,難以藉由牙齒矯正物理性的拉力改變,唯有正顎手術才能做到大幅度的調整。
上顎骨生長異常發達或發育不全,導致開口微笑的時候露出笑齦或無法露出牙齒。
※ 本文刊登日期105年11月25日年;最後更新日期108年06月21日
※案例經本人授權同意公開使用。
※以上資訊係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僅供參考。民眾應於群英整形外科診所接受醫師親自診斷後,再行確認相關治療是否適用於自己。
※接受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之病情說明:本手術常用於治療下列齒顎異常:下顎前突(俗稱戽斗) / 雙顎前突(俗稱暴牙)上顎後縮 / 下顎後縮 / 上下顎歪斜
※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可能副作用、併發症與發生機率(包含如下但不在此限):全身麻醉的風險 / 術中失血 / 下齒槽神經受傷 / 預期外骨折(發生率約1%) / 顏面神經受傷(發生率千分之一以下) / 視神經受傷(發生率五千分之一以下) / 骨骼缺血壞死 / 牙齒斷裂、鬆動、牙根受損、固定式假牙或牙齒矯正器脫落 / 術後殘留顏面不對稱或中線偏移 / 臉部腫脹 / 術後出血與傷口血腫 / 骨頭癒合不良 / 傷口感染 / 嘴唇及口腔周圍皮膚擦傷 / 下唇及下巴皮膚感覺遲鈍、牙齦麻木 / 臉頰皮膚感覺遲鈍 / 口齒不清 / 骨釘骨鈑外露 / 臉部軟組織下垂 / 臉型改變伴隨心理及社會適應的問題 / 講話鼻音過重 / 牙齦萎縮、牙齒變色及其他口腔病變 / 顳顎關節症狀 / 復發
※替代處置方案:
(一) 齒列矯正:單純的齒列矯正能改變牙齒及其周圍的齒槽骨的位置,但能夠改變的骨頭範圍僅限於牙根的上下,不適用於嚴重的咬合不良,亦無法改變歪斜的咬合面,且對顏面外觀的改變的效益較小。
(二) 削骨手術:適用於改善臉部輪廓但不會改變咬合,可改善如國字臉、顴骨突出等骨骼問題。
(三) 人工骨植入:少數情況下(如單純上顎或下顎後縮但無明顯咬合異常者),可利用人工骨植入達到類似移動骨骼的效果。
※未處置之風險: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主要目的在改善咬合及外觀,而非為治療疾病不得不進行之處置,患者應審慎評估其風險及效益以決定是否接受治療。大多數醫師建議需接受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的患者,替代的處置方案並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被認定需接受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者,其睡眠呼吸障礙可能造成精神不濟、注意力低落,嚴重者可能影響工作表現甚至人身安全。
※術後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 若有傷口明顯出血疼痛、腫脹、發燒、胸悶胸痛、喘、心悸、頭暈、休克請立即通知醫療團隊診視。
(二) 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主要傷口位於口內,術後請依據護理人員指示清潔口腔以免傷口感染。
(三) 術後4至6周內僅能吞食不可咀嚼,在骨骼完全癒合前應避免上下顎受力而位移